内蒙古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校计算中心。1993年正式成立计算机教育系,2002年成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2010年新建网络技术学院,2018年两院整合重新组建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历经近四十载的薪火相传与创新发展,学院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发展基础,办学实力雄厚,成果卓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21年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大学计算机》2020年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课程,《程序设计基础》2023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学院构建了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4个本科专业。拥有数据科学与智能信息处理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二级学科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学院在读本科生1416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5人,留学生4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员工75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55人。拥有正高级职称教师10人、副高级职称教师2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9人。引进国家级领军人才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拥有自治区级教学团队2个、自治区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大数据人才实训基地1个。教师队伍中,1人获自治区教学名师称号,2人获自治区教坛新秀称号,2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2人获自治区“草原英才”项目资助;多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国家级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最美高校辅导员等荣誉称号。近五年,学院教师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2项、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
学院管理体系完善,下设学院办公室、教务科研办公室、团总支、学生工作与就业办公室、实验中心5个行政管理机构;设有计算机系、软件工程系、人工智能系、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部、创新创业工程实践中心、信息技术教师实训中心6个教学机构。
科研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与内蒙古“五大任务”,特色鲜明。建有9个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研究机构与科研团队,重点聚焦智能感知与视觉计算、文化计算与情感计算、软件需求与分析、机器人工程、知识智能与服务、自然语言处理、生态环境智数工程、智慧教育、生物计算等前沿方向。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
学院教学实验环境优越,拥有33类专业实验室43间、公共实验室13间,并建有智算中心、信息技术史馆和学术会议中心。配备服务器、PC机及终端1800余台,设备总价值逾5000万元,实验室总面积达4000平方米,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提供强大支撑。2024年与内蒙古生态环境大数据有限公司联合获批建设内蒙古生态环境智数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致力于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服务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高质量发展。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院深度整合优质企业资源,依托“一坊两中心”(计科工坊、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学科竞赛中心),着力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ICPC/CCPC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内外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
立足新时代,面向新需求,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秉承“扎根北疆,深耕特色,驱动创新,服务战略”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国家“双一流”建设目标,深入推进专业内涵式发展,持续强化产教融合。
未来,学院将继续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服务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矢志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产教融合、致力于培养卓越人才的高水平、应用型、创新型学院,为国家和自治区的发展战略贡献智慧与力量。
2025年7月